无损检测业务咨询
18896710757
智能制造浅说发布时间:2019/5/17 点击次数:1328 来源:苏州阜汇机械制造 原创: 李培根 本文转《科技导报》2019 年第8期,敬请关注
当前,智能制造已经成为中国制造强国战略的主攻方向,国内已经涌现出一批智能制造的“示范企业”。尽管已经有众多企业在实施智能制造,但恐怕少有人追问究竟什么是智能制造的真谛。
不确定性问题有两大类。一是客观不确定性,如加工过程中质量的不确定性,产品运行性能中表现出的不确定性等。二是主观不确定性,或曰认识不确定性。主要指制造系统中原本确定性问题,因为未能数字化而导致人对其认识的不确定性。如企业中各种活动、过程的安排,本来就是确定性的。但因为涉及的人太多,且发生时间各异,若无特殊手段,于人的认识而言纷乱如麻。此即人的主观不确定性或认识不确定性。为何把主观不确定性也视为制造系统的不确定性?因为制造系统中也应该包括相关的人。
企业实施智能制造的关键是什么?关键问题自然不少,此处仅提 请人们关注最基础、却尚未引起普遍重视的问题——数据与互联。
无论是客观不确定性还是主观不确定性,有了相应的数据就有了认识不确定性的基础。分析加工过程中方方面面的数据,有可能使人清楚发现原先意识不到的影响加工质量的因素;掌握企业各种活动的相关数据,方能降低认识的不确定性,而且能使新的活动更有序、使相应的决策更合理。至于非模式的场景,更需要借助数据分析。
欲获取数据就需要互联。互联首先指采集制造过程中的物理量(如在设备上装传感器),分析这些数据就可能更深刻地认识其不确定性,并有可能发现看起来无关的某些物理量之间存在的某种关联。互联自然也应该包括由人决定的各种活动之间的相关数据连接,当然其前提是相关的活动一定要数据化。
互联的概念不能仅限于企业内部。要有“企业生态系统”的意识,即是说“系统”的观念不能局限在企业内部。供应商、客户等组成企业的生态系统,企业生态系统中的成员应存在某些数据的互联和分享。现在就有“数字供应链”的概念,即企业之间不仅是物料的供需,还存在数据的供需。一个好的企业生态系统中应该包含“数字生态系统”,或曰企业生态系统中要强调数据互联。
互联的意识甚至促使企业家和工程师们重新定义行业的边界、产品的功能边界。如做智能彩灯的企业需要考虑灯与娱乐设备之间的数据连接,汽车业需要考虑汽车与智慧城市之间的数据互联。
人机智能时代正在到来,智能制造未来的发展将如何?“知识工程”注定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,工程师的大部分脑力工作有可能被智能系统取代;虚拟空间与现实空间的界限将越来越模糊,增强现实(AR)、混合现实(MR)技术将在更多的场景得到应用。有一点需要引起特别注意和思考,当未来的制造系统越来越“智能”的时候,人的作用是什么?还有更多的未知只能留待人们去想象。
有一个问题值得政府、企业家以及研发人员特别重视:到底怎样能够使企业更好地“智能制造”?是类似于“机器换人”“百万工业企业上云,实施百万工业 APP”的热潮?还是规模的智能制造“示范应用”?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智能制造需要很多基础的使能技术与工具,如传感器、物联网、智能数控系统、大数据分析工具、智能软件等。若干年后,即使中国企业实施智能制造依旧如火如荼,而基础使能工具多依赖国外,那时候我们能称为制造强国吗?热潮中不妨有一点冷思考! 作者简介 李培根,湖北武汉人,制造业信息化专家,中国工程院院士。曾任华中科技大学校长,现任华中科技大学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、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理事长。主要研究方向为先进制造系统。 |